第78届国际焊接年会C-Ⅲ压力焊专业委员会会议简讯

时间:2025-08-17    来源:

第78届国际焊接学会(IIW)年会压力焊专业委员会(C-Ⅲ: Resistance Welding, Solid State Welding and Allied Joining Processes)学术交流会于2025年6月23-25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来自德国、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希腊、匈牙利、芬兰、纳米比亚、巴西、瑞典、印度、乌克兰、波兰等15个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技术和学术交流,其中我国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8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

会议由C-Ⅲ委主席韩国Hee Seok Chang教授致开幕词,他与C-Ⅲ委副主席芬兰Pedro Vilaca教授、C-Ⅲ-A分会主席加拿大Elliot Biro教授、分会副主席美国Murali Tumuluru博士、C-III-B分会主席西北工业大学李文亚教授(分会副主席芬兰Pedro Vilaca教授)、C-III-C主席德国Jorge F. dos Santos教授(分会副主席李文亚教授)等共同主持了为期3天的会议。会议期间共交流学术报告64篇(含1篇线上报告),内容涉及电阻点焊、旋转摩擦焊、线性摩擦焊、搅拌摩擦焊、搅拌摩擦隧道加工及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超声波焊等领域。其中,将人工智能与传统焊接/增材在工艺优化及缺陷预测等领域的结合成为研究热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任委员王国庆研究员、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等莅临会场听取了C-Ⅲ委学术报告。

在本次会议中,摩擦焊接与加工相关分会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辅助工艺优化、异种材料连接机理及外场辅助摩擦焊接技术等热点展开交流。山东大学武传松教授作了题为“铝镁合金异种搅拌摩擦焊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与演变的多相场分析”的报告,深入解析异种连接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机制;芬兰Pedro Vilaca教授分享了混合摩擦搅拌连接/通道技术在金属-聚合物复合板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索;哈尔滨工业大学黄永宪团队的谢聿明副教授则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铸铝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隧道工艺设计方法。

固相增材相关分会聚焦搅拌摩擦处理辅助增材制造与工艺创新设计等方向,西北工业大学李文亚教授汇报了“搅拌摩擦增材制造2024铝合金组织演变及性能”的研究进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训忠教授团队的吕万程博士展示了侧向颗粒送料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日本大阪大学Hidetoshi Fujii教授团队则报道了碳钢新型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

电阻焊相关分会则重点聚焦人工智能辅助电阻点焊及缺陷预测等,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Ahmad Aminzadeh受邀作了题为“车用高强钢电阻焊虚拟质量评估的 AI 强化数字孪生框架”的报告;来自韩国汉阳大学的Sangbyuk Lee展示了基于脉冲电流设计的22MnB5/SUS201异种材料电阻点焊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后,C-Ⅲ委主席团增补了德国国际焊接技术协会有限公司(GSI)Heidi Cramer教授,目前C-III相应主席和副主席分别为:

C-Ⅲ委,主席:Hee Seok CHANG(韩国),副主席:Pedro VILACA(芬兰),秘书:Zygmunt Mikno(波兰)

C-Ⅲ-A:电阻焊,主席:Elliot BIRO(加拿大),副主席:Murali TUMULURU(美国)

C-Ⅲ-B:摩擦焊接与加工,主席:李文亚(中国),副主席:Heidi CRAMER(德国)

C-Ⅲ-C:固相增材制造,主席:Jorge F. Dos Santos(德国),副主席:李文亚(西北工业大学,中国)

主席团讨论确定C-III 2026春季会议(Intermediate Meeting)于2026年2月9-11在韩国首尔召开。

C-Ⅲ委共同主席合影

C-Ⅲ委阶段报告集体合影

作者简介:李文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陕西省摩擦焊接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焊接学会压力焊专委会摩擦焊分会主席、固相增材制造分会共同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常委、压力焊专业方向负责人,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任等。担任Welding in the World与Welding International副主编,焊接学报、中国表面工程、表面技术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以摩擦焊、冷喷涂为代表的固相连接界面结合机理及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