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祝贺:邹贵生、田艳红、刘磊分别当选IIW C-VII主席及分会主席、副主席祝贺:邹贵生、田艳红、刘磊分别当选IIW C-VII主席及分会主席、副主席
时间:2020-07-30 来源: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2日,在国际焊接学会(IIW)第七委员会(C-VII 微纳连接委员会)的会议上,经投票,清华大学邹贵生教授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
同时,经主席建议和委员会表决,哈尔滨工业大学田艳红教授、清华大学刘磊副教授分别当选两个分会主席、副主席,刘磊副教授同时兼任委员会秘书。

清华大学邹贵生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田艳红教授

清华大学刘磊副教授
IIW成立于1948年,是全球焊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引领着全球先进焊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IIW共设18个委员会和2个研究组,研究领域涉及增材制造、高能束流加工、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构件和结构的疲劳、压力容器、锅炉与管道、焊接结构的无损检测与质量保证等先进工艺、材料、装备、质量保证等各个领域,是IIW学术活动的主体和重要的支撑机构。

IIW logo

IIW组织机构图
C-VII致力于微连接和纳连接新方法、新材料研究及其在工业器件和系统封装中的应用研发,目前是IIW最“年轻”的一个委员会。最初,委员会为IIW的研究组(Study Group)。2012年,随着微纳连接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经IIW技术管理委员会(TMB)批准,委员会升级为“候选委员会”,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Norman Zhou教授任主席(2020年6月15日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邹贵生教授为委员会秘书,负责委员会的组织工作。2017年,因微纳连接研究队伍迅速壮大和委员会的出色工作, IIW批准其成为正式的工作委员会,命名为 IIW C-VII-Microjoining and Nanojoining,委员会由日本大阪大学Akio Hirose教授任主席,邹贵生教授任副主席。2020年7月22日,在委员会的选举中,邹贵生教授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此外,邹贵生教授还参与筹建了两年一次的纳连接和微连接系列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joining and Microjoining-NMJ),是NMJ系列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还曾担任首届NMJ2012会议秘书长、NMJ2016联合主席等职。
邹教授还与国际同行于2019年10月筹建了国际纳连接和微连接学会(NMJ Association:Association for Nanojoining and Microjoining),秘书处设在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mpa—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该组织的宗旨是面向日益小型化和多样化的电子、传感和医疗等元器件及其系统的高性能制造与集成要求,研发新型连接技术与装备,发展微纳连接理论,并促进其广泛应用。该组织设立了由7位国际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NMJ在战略发展、学术建设等领域的工作,邹贵生教授是主要成员之一。
邹贵生教授简介邹贵生,1966年出生,工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IIW C-VII主席(2020~202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常务理事、国际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钎焊及特种连接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金属焊接及焊接材料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激光应用》(Journal of Laser Application) 资深编委;《国际焊接学会(IIW)研究进展》2017、2018、2019、2020年度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连接、超快激光微纳制造、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焊接冶金与工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首席专家,发表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摘要300余篇次,其中包括AM、AFM、Nano Energy等国际重要期刊SCI收录论文13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