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十二五电动车发展要掌握核心技术

时间:2011-04-21    来源:新民网


 


内容摘要:主持人:昨天上海车展上,我和几位中国的业界领军人物探讨,说在电动汽车的时代,中国是否有可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汽车市场技术更新的探索之后,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领军者,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关于发挥行业网站作用、推进行业信息工作的通知
 

  主持人:昨天上海车展上,我和几位中国的业界领军人物探讨,说在电动汽车的时代,中国是否有可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汽车市场技术更新的探索之后,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领军者,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请出真正的专业人士和真正的主管部门的领导,给我们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接下来请出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张志宏先生。

  张志宏: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先生们、女士们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本次以低碳时期世界汽车工业为主题的OICA中国论坛,我也很珍惜这次向业内人士学习的机会,在此首先要受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先生的委托,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因为他今天上午有国务院的会议不能到场,但他确实在之前已经有参加本次论坛的安排。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绩斐然,产销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在增加就业、拉动内需方面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非常值得汽车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而且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今后几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各种预测表明,到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亿辆,到2020年会达到2.5亿到3亿。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燃料的消耗也会持续上升,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我们不得不共同面对能源供给、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应对能源发展的挑战,二氧化碳排放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传统汽车的效率,降低油耗,推进技术升级,二是坚定的推进汽车动力系统转型,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了全球汽车业界深刻思考和讨论,随着各国政府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颁布,全球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促进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在国际汽车业内逐步达成共识。

  昨天我们在接待一个汽车界的代表的时候,他也认为发展电动汽车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应该说也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近来中东北非的动荡,使得油价又创新高。

  回顾近几年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历程,我们高兴的看到多个国家已经把发展电动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专项行动计划,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财税支持力度,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各大汽车公司都将电动汽车作为发展方向,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同时积极培育和整合产业链,不断向市场推出电动汽车产品,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新热点。

  根据我们的调研,各大汽车公司发布的产品计划,明后两年将掀起电动汽车发展高潮,将有更多的电动汽车产品推向市场。外部环境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中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选择。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实践中,中国正在与世界同行,科技部作为科技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我们设计了汽车重大专项。

  投入研发经费20多亿元,经过863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支持,有一批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参加,建立起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类型为代表的三动研发布局,围绕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整车,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技术为重点开展产学研联合公关,通过有组织、大规模的持续研发,形成了规模化的示范运行。

  电动汽车整车技术方面已经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适用于中国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平台,开发出系列化产品。目前有180多款各类新能源汽车进入公告,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部分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优势,多个电池、电机生产线正在建设,产业规模也在扩大。

  就我们统计,现在车用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接近10亿瓦时,在检测能力方面已经研究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6项,正在研究和制定的技术标准有59项,对支撑我们电动汽车发展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此外也正在建立和完善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基础设施检测实验能力,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强了对电池隔膜、催化剂等材料。

  在整车规模化应用方面,在前期部分城市开展小规模示范运行,和北京奥运会、世博会成功示范的基础上,才财政部、科技部等在2009年初起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在公共领域开展新能源示范,目标是到2012年希望能够推广各类电动汽车10万辆以上。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展开。并在北京、上海、长春、深圳、杭州等六个城市开展私人购买补贴试点。

  截止今年3月,25个试点城市共推广各类电动汽车超过一万辆,实际载客90亿人次以上,基本满足现有示范车辆运行的需要,试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科研研发与财税政策相结合,向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虽然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仍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由研发向产业化转化的过程,还存在技术不成熟、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成本高、设备配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市场化障碍和困难。

  这些障碍和困难,要求我们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开放的环境下加快我国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从去年3月份开始,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科技部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相关规划编制的同时,我们也积极的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此为平台我们邀请了来自于行业、企业、高校、研究部门、市场、运营和经济界的专家参加相关的研讨,前后有几百人次,同时也征求了在京的一些外资企业的意见。应该说在这些讨论中,我们对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形成了相对的共识。

  第一新能源汽车代表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具有不可逆转性,特别是对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性,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坚定信心、加快发展。第二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是先进的,技术具有跨越性特征。

  由于我们在传统汽车领域技术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最大限度的整合研发资源,创新研发模式,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在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在动力电池、汽车电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对一些面向未来的技术研究,要超前部署,强占技术制高点。第三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目前仍处于由研发迈向产业发展的转折期,不仅我国如此,国际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刚刚启动,处于市场培育初试阶段。因此未来五年,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相结合,仍然是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途径,通过示范要进一步检验和考核产品技术,带动技术的改进升级。

  通过示范进一步探索新型商业推广模式,带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示范,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推动新能源汽车奠定基础。第四要高度重视标准工作,我们已有很好的基础,已经研究制定相关标准46项,正在紧急制定的也有50多项。

  在下一步,标准研究工作中,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和标准的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自主研究和实验验证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特别是在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既要努力争取主动权和更大话语权,又要从自身产业长远发展考虑,积极推动标准的协调统一。

  第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创新商业发展模式,我们在开展相关研发和示范推广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们认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还要制定系统的政策、支持方案,同时注重相关配套政策的协调,掌握政策出台的节奏,缺乏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第六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坚持进、中、远期结合,在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上,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当前混合动力已经具备推广的基础,要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趋向,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对燃料电池汽车还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也要持续给予支持。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确立了以战略引领科技支撑重点突破、协调发展这样的原则,规划了总体思路是,坚持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合作,以关键技术突破为基础,强化示范考核和产业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电动汽车测试平台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际交流,深化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培养研发人才,支撑和引领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创新开发能力,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工业体系,统筹规划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满足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需求。健全完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建立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根据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按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通过科技支撑,支撑我们行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继续坚持三综三横研发布局和产业化演化模式,核心是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我们要充分整合国家973、863计划和科技计划支撑资源,要远远超过在十五、十一五支持的力度,支持我们行业和企业的研发活动,重点突破动力电池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与低成本一系列关键技术,重点开发高舒适型、高可靠性、城市客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等适应市场需求,性价比较高的电动汽车产品。

  二,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相关试点城市,制定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充电网络建设。

  三,加快技术标准研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四,深化示范推广,探索商业推动模式,进一步深化现有的科技财政新机制,加大对示范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应用财政补贴力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用车领域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规模,并积极相关商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

  五,积极支持产业界组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科研计划任务,以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为纽带,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跨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前沿技术创新联盟,配合电动汽车科技发展技术平台一体化,车型开发两头的技术路线,培育我国特色的电动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

  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团队。第七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电动汽车国际化发展。在科技合作框架积极上,积极开展美国、德国等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在电动汽车技术标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电动汽车综合示范区,面向国内外市场,推动我国电动汽车国际化发展。

  我们欣喜的看到,汽车企业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制定了电动汽车车型规划和路线图,确立了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趋向,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支持各类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稳定、有序、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加快电动汽车发展是科技界、汽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五年是电动汽车从研发向产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看到世界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趋势,我感觉非常有紧迫感。

  我们还是要能够坚定信心,有句话叫信心比黄金都要重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将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也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中国电动汽车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明天。欢迎大家对科技部工作特别是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